到香港物流業發展的啟示
中港物流業是一個行業跨度大、流程環節多的行業,對于發展中的中國物流業來說,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每一個環節都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為避免面面俱到,筆者僅就建立深圳物流業協調機制和深圳與香港在物流業發展中功能互補錯位發展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深圳需要借鑒香港的經驗,建立高效的物流協調機制。香港有發達的市場、健全的法制、廉潔的政府和自主的公民社會,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廣納民意的物流信息溝通系統是有效的。到香港物流業現在已形成了物流企業——各類物流企業協會——物流協會——物流發展局——到香港物流服務發展委員會這樣一個組織架構。物流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各類物流企業協會和物流協會是企業表達利益訴求的中介,物流發展局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牽頭,成員則是由政務司司長任命的物流行業的各協會、商會或學會的代表組成,它是溝通政府與企業協會、協調推進物流發展的議事平臺。物流發展服務委員會則由政務司長牽頭,涉及物流業的相關職能局、署首長組成,是處理物流事宜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時的協調平臺。這樣一種組織架構最少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物流業的訴求能得到順暢的表達;二是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政府決策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因為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是不斷地變化的,作為市場第一線的物流企業對這些變化是極其敏感的,而政府從通暢的渠道獲取來自物流行業的真實信息就為物流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因為信息真實是決策客觀和科學的前提和保證;三是這種體制在與內地政府打交道時,能減少香港政府的壓力,一方面活躍的民間組織(協會、學會等)分擔了政府的壓力,另外香港政府在與相關方交涉時,可以宣稱它只不過轉達了物流業界的呼聲,而這正是香港政府的份內之事。
反觀內地物流管理體制則可以看到我們的差距。內地普遍存在“三分割”(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地域分割)和“三分散”(行政管理分散、物流環節分散、物流地點分散)現象。深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三分割”和“三分散”之弊端,但仍然存在著體制不順、溝通不力的現象。從物流協調體制上來看,市與區體制不同,各區的體制也存在很大差異。市級層面將物流管理的職能設在交通運輸委員會,具體事務主要由交委內設機構物流處負責。而各區的物流管理機構設立則是五花八門,有的區設立了屬地性質的獨立的物流辦(如羅湖區);有的在貿易工業局下加掛物流辦和高新辦的牌子(如龍崗區);有的與高新辦一起,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如寶安區);有的未掛物流辦的牌子,但在貿工局(科技局)下列有物流職能并有內設科室(如鹽田區在貿工局內設物流管理科,南山區則在貿工局內設商貿物流科);有的既未掛物流的牌子,也未列物流職能,將物流職能權當作一臨時性事務(如福田區)。深圳市既然將物流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就應該找到適合深圳物流管理的體制。除此之外,如何借鑒香港經驗,建立各行業的物流協會,使其充滿活力,疏通企業與政府的信息溝通渠道也是一個重大的課題。總的來說,深圳物流管理應建立一個溝通便捷、服務有力、運轉協調的物流管理體制。
本文由東莞厚道中港運輸公司 “http://www.bbqcmg.com” 轉發分享
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