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于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G20金融峰會旨在推動以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并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二十國集團 (Group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于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20國集團從2008年起召開領導人峰會。隨著20國集團的架構日漸成熟,并且為了反映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性,20國集團成員國的領導人于2009年宣布該組織將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二十國集團由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日本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G20領導人峰會昨日在杭州開幕,G20峰會一直把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作為最主要的議題,共同商討克服危機的辦法與對策,取得了一定成績,全球經濟也正在朝著復蘇的方向前進。但是,由于全球經濟也面臨著結構性矛盾和瓶頸,面臨著增長方式落后帶來的經濟增長潛力不足。因此,復蘇的動力明顯不強,復蘇的效果也很難顯現。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顯然也受到了這方面因素的影響,遭到其困擾。
也正因為如此,G20峰會在杭州召開,毫無疑問會成為中國向世界傳遞創新信號的機會,成為中國向世界表達創新決心的平臺。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則是中國在“創新增長方式”方面提出的最具針對性的措施。
雖然世界經濟仍處于復雜、困難的狀態,但用創新改變增長方式的苗頭已經在不少國家出現。如美國對已經成為經驗的園區化“硅谷模式”和碎片化“紐約模式”,提出新的創新要求,明確新的創新目標。日本則提出要在2020年奧運會之前加速技術創新,并將項目在公有和私營經濟部門聯合開展,推動無人駕駛汽車、前沿機器人技術的運用等。而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和2020高科技戰略。
對中國來說,提出“創新增長方式”的戰略構想,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追隨世界科技發展步伐,加快步入世界先進行列。這個“先進”,顯然不只是經濟總量的先進,更是經濟質量的先進,是科學技術、產品質量、企業品牌的先進。
在此方面,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近日發布的G20創新競爭力黃皮書則顯示,在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排名中,中國成為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不僅如此,剛剛公布的2016中國企業500強,也有一組很亮麗的數據。在500強企業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了7.4%,研發強度則達到1.48%,同比提升0.19個百分點。其中,多家知名中國企業的研發強度均超過了10%。
更重要的,為了盡快擺脫經濟困境,各國都在積極尋找驅動經濟增長的“藥方”,探索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而科技創新無疑會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如果不能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新的突破,那么,各國的經濟增長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進而可能導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阻礙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
希望看到的是,中國的包容態度和聯動倡議,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參加峰會各國的支持,從而推動全球“創新經濟增長”,化解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矛盾,沖破經濟增長的瓶頸。尤其不要在全球經濟博弈中亮肌肉,而是以平等、開放、平和的心態,幫助和帶領全球所有國家一起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創新,推動全球經濟早日步入健康有序的復蘇軌道,走向共同繁榮,避免陷入舊經濟秩序的羈絆。
可以說,當前世界經濟處于深度的調整期內,各國也因為經濟議題而面臨不同的社會問題,通過創新增長方式,為各國創造新的合作空間和可能,正當其時。G20峰會在中國召開,開出了“創新經濟增長”的藥方。這劑“藥方”,既適合中國,也適合世界,就看各國如何將“藥方”的功能全部釋放出來。
本文由東莞到香港貨運公司 “http://www.bbqcmg.com” 整理分享
評論信息